驳“不可能三角形”之谬论 -----转载

5月11日北京国际比特币峰会上,我们又见到了“不可能三角形——安全,环保,去中心化”。里面用大量的谬误逻辑,去证明一个荒诞的理论,最后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果。本文将对其中的谬论进行反驳。

作者语]
我实在是不愿意写这篇文章,因为针对这个问题,在大量的公开场合中,比如微博,进行了多次的辩论。“不可能三角形——安全,环保,去中心化”之中的谬误其实比较明显。
但是在微博上,仍然有一些朋友希望我系统的阐述相关的观点和论据。因此我决定撰写此文。此文无意冒犯任何人,只是就事论事,如有得罪,还望大家多多谅解。
“不可能三角形”原文:http://www.8btc.com/impossible-triangle

===================================================================================
七大谬误
1.“不可能三角形”谬误
“不可能三角形”用安全、环保、去中心化来证明PoS不可能做到。其中,环保就是一大谬误,它不应该成为三角形的顶点。因为经济学十大原理(参考曼昆,《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PoS的激励是通过降低网络维护的成本,从而降低了货币使用的成本。
我们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使用比特币的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比特币使用者的身上。目前,比特币网络50P的矿机的成本大约为1亿美元(1T矿机的市场售价是13000元),而比特币的市值只有45亿美元。考虑到挖矿还要消耗的电费,其实PoW机制下的密码学货币的使用成本很高。
PoS的机制下,通过大幅度降低维护网络的成本,减少无谓的损失,从而激励人们使用PoS机制的密码学货币。环保只是这种激励的附属产品。没有人,或者极少有人会因为环保而选择PoS的密码学货币。选择PoS,是因为它比PoW更省钱,当然更安全、更去中心化也是重要的原因。
因此,把环保作为“不可能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是对PoS机制理解上的谬误。

2.中本聪没有采用PoS的谬误
“不可能三角形”原文中说,“Cunicula认为,中本聪没有采用PoS的原因是在2009年之前,没有能安全地与密码协议互动的数字财产。Paypal和在线信用卡支付都已经出现大概超过十年了,但是这些系统都是中心化的,因此为它们创造的权益证明将会给Paypal 和信用卡的提供商作弊的机会。Cunicula其实点出了问题的关键,这些既环保又安全的数字财产认证方式是由一个可靠的第三方来提供,它们毫无例外都是中心化的。改头换面以P2P形式出现的PPcoin、Nextcoin,它们同样无法回避中心化问题,它们将验证全网交易寄托在拥有最多币的那些人身上。”
首先,把Peercoin这种纯粹的去中心化的货币说成是Paypal和信用卡的改头换面是极大的谬论。Peercoin是去中心化的密码学货币这是公认的,它的去中心化交易,区块链技术,密码学原理都与比特币没有什么不同,仅仅是维护网络安全的机制不同而已。也就是选择由谁获得下一个Block的记账权的机制不同。PoS的机制是密码学领域在比特币之后的最大创新,它解决的绝不仅仅是能耗的问题。试想,Paypal和信用卡有区块链么?需要挖矿么?去中心化么?账目透明么?如果不是,怎么就改头换面成了Peercoin或者NXT了呢?这么评价Paypal,它的创始人马斯科知道么?
其次,中本聪创造比特币的年代,PoW的机制已经有人发明,而PoS的机制是在比特币创建3年后才问世。也就是说,中本聪本人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能选择PoW作为最好的方式。那么,科技从此就停止了么?就不会有更好的技术在未来问世了么?
事实上,中本聪曾经不止一次的表达过他对去中心化挖矿的看法。他希望每个人,能够通过自己的一个电脑,一个CPU就可以参与挖矿的过程。他的这一看法,比特币的老玩家基本上都知道。PoW的机制在实践的过程中已经离他的这一想法渐行渐远,而PoS的创新却又实现了他的这一想法。这不是机缘的巧合,而是科技不断进步的必然!

3. 致命均衡的谬误
“不可能三角形”原文中说,“Sunny King在此犯的错误是,在PoS模式下,人人挖矿不可持续,它势必跌入一个赢家通吃的黑洞之中。假设电力成本均为3币,大户持有10000币天获得100个利息币,小户持有100币天,获得1利息币,大户得到的币会比小户多得多,如此以来,小户将倾向于关掉客户端,大户则倾向于囤积币天,并获得更多的利息币,这是一个致命的均衡”。
这又是一个谬误,它违背了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下面我将告诉你,人们面对是否进行PoS的挖矿是如何做出决策的。
经济学十大原理第三条: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什么是边际量?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一场音乐会的门票100元,当音乐会快要开始的时候,如果还有空座位,你可能只需要10元就可以买到票。那么音乐会的主办方为什么这么做?很简单,音乐会已经举办,空座位产生的收益为0,且不能降低成本,因此空座位的边际成本为0。这时候即使10元卖出票,仍然可以多赚10元的边际收益。
因此,决定是否进行PoS挖矿的不是你持有多少币,而是PoS挖矿的边际收益是否大于边际成本。如果是,那么PoS挖矿是有利可图的,人们就会挖矿。比如你已经有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即使你不参与PoS挖矿,你也要用这台电脑,那么你参与PoS挖矿的边际成本只有电费而已,比如我的超极本,只有15W功率。如果你恰好有一个矿机上淘汰下来的树莓派,那么你的边际成本只有3W电而已;Peercoin的Android客户端开发完后(peer4commit项目中正在开发),如果你恰好有一个淘汰的旧Android手机,那么边际成本只有大概不到1W电而已。
根据Peercoin的机制设计,持有超过90天的币,连续PoS挖矿60天,挖到块的概率大于90%(目前是这样,随难度会调整)。我们就算平均一年挖60天来获取收益(收益仍然是每年1%),用超极本耗电是21.6度,约10.8元钱。树莓派的耗电是4.32度,约2.16元。不久后用Andord手机挖矿耗电1.44度,约0.72元。
现在Peercoin的价格是13元,如果你用超极本,你只需要有82个PPC就能赚取收益(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如果你用树莓派,你只要有16个PPC,就可以赚取收益。不久以后,如果你有个旧Android手机,你只需要有5个PPC,就可以赚取收益。
如果Peercoin未来价格上涨10倍的话,使用Android手机的用户只要持有0.5个Peercoin进行PoS挖矿就有利可图。闲着也是闲着,为什么不挖点儿收益呢?

4. 智猪博弈的谬误
“不可能三角形”原文中说,“PoS、PoB、PoD系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去中心化货币,它们均存在设计上的致命均衡,即导向中心化的大户挖矿模式。它们其实是智猪博弈的变体。”
“不可能三角形”原文通过智猪博弈,来说明“小户”是不进行PoS挖矿的。所以这里的谬误非常的明显。智猪博弈的前提是什么?是小猪不行动(等待),大猪行动之后,小猪可以获利。这跟PoS机制有关系么?Peercoin的PoS机制下,“小户”不挖矿,“大户”挖矿的时候,“小户”有收益么?
在Peercoin的PoS机制下,“小户”挖矿就有收益,不挖矿就没有收益,“大户”也一样。这跟智猪博弈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驴唇对不上马嘴的事情。

5. PoS导致中心化的谬误
“不可能三角形”原文中多次提到了PoS导致中心化问题。原文说:“设计一个既环保又安全的密码学货币,它必然是中心化的,比如PPcoin、Nextcoin、Ripple,它们要么本身就是中心化的架构,要么其去中心化的架构不可维持”。
首先,“其去中心化的架构不可维持”是一大错误。Peercoin已经问世快2年了,货币系统运行稳定,价格稳步提升。充分证明了其中心化架构不仅可维持,而且很稳定、很安全。
其次,如果说PoS导致中心化,我们更应该看看PoS和PoW谁更加中心化呢?

PoS机制下,是以持有的PPC数量进行挖矿的。下图是Peercoin的分散程度:

PoW机制下,是以算力来挖矿的。下面这正图是比特币算力的的集中程度:

大家告诉我,谁更中心化?实际上,PoS比图上看到的更加去中心化,更详细的机制欢迎微博或QQ讨论。
除了看当前的情况,我们更应该关注趋势的发展。Peercoin目前的使用程度还远远达不到比特币的程度。随着货币的使用越来越多,货币的持有是更加趋于分散的。如果Peercoin达到比特币的使用程度,Peercoin将比现在更加的分散和去中心化。
反过来看比特币,从ASIC矿机诞生的那天起,就不断出现有技术优势的公司或者矿池占有很大比例算力的情况。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Intel公司发现挖比特币有利可图,这个世界还有第二个能跟它竞争挖矿的么?到那一天,Intel公司会不会成为比特币的“美联储”呢?

6. 富者愈富的谬误
“不可能三角形”原文说到:比特币基金会首席科学家Gavin Andresen一语中的,他在twitter表示:“PoS是一个硬编码系统,而且相当不公平,只会导致富者愈富。”原文中还举出了烤猫的例子说明PoW挖矿是公平的。
这里又存在了一个经济学上的重要谬误。
公平的问题是一个经济学领域的问题。Gavin Andresen是一个程序员,他不是一个经济学家。如果我去告诉迈克尔·乔丹,“嘿,你的后仰跳投如果能离地3米,就不会被封盖了”,他会听我的么?
经济学领域中认为产生不公平的地方很多,但是贫富差距是由财富的分配造成的,而不是利息造成的。(我个人并不赞成把PoS的挖矿收益叫做利息,不过它看起来比较像利息)。
首先,要知道财富的分配不是货币的分配。比如有人拥有房产、土地,但是银行里的钱并不很多。他可以把任意的房子变卖换成比特币,也可以用比特币去买房子。那么,比特币多的人就更加富有?这显然是错误的。
其次,PoS机制下获取的挖矿收益比较像利息。大家获取的比例是一样的。现实的生活中,很少有人认为钱存在银行产生了贫富差距吧?因为大家获得的回报率是一样的。但是现实中,有钱的人可以投资实业、房地产公司等获得高于银行利息的回报,那么他们相对于存银行的人,产生了富者愈富。为什么他们可以获得高于利息的回报?因为有剥削的存在,他们雇佣了劳动力,并在财富的分配中占有了更大比例剩余价值,从而造成了富者愈富。
因此,PoW造成的富者愈富现象,要远远严重于PoS。PoS机制是“大户”和“小户”获得同样的回报率。PoW机制下,却出现了严重的高技术人才对普通用户的剥削。芯片生产商获得了绝大多数的利润,矿机集成商拿走了小部分利润,苦逼的矿工最后费时费力却往往竹篮打水。投资芯片开发,往往能够获得远远高于利息的回报率,富者愈富就是这样产生的。

7. 安全性的谬误
“不可能三角形”原文说到,“设计一个既环保又去中心化的密码学货币,它必然是不安全的,比如IP投票制的P2P货币,中本聪起初就已排除了这种可能,他认为‘如果决定大多数的方式是基于IP地址的,一IP地址一票,那么如果有人拥有分配大量IP地址的权力,比如僵尸网络,就有可能主宰比特币网络’”。
在中本聪创造比特币的时候,PoS的机制没有被提出,就好像牛顿没有办法去研究量子力学一样。还是那句话,牛顿力学创立后,科技从此就停止了么?就不会有更好的技术在未来问世了么?
一个更大的谬误是,PoS的币龄机制与IP地址有什么关系呢?这一点让我十分困惑。不持有Peercoin,你有100万台僵尸机器,可以来进行PoS挖矿么?你只能进行PoW挖矿!
另一个重要的谬误是,“不可能三角形”原文认为PoW的安全性是高于PoS,而事实正好相反。关于这一点的论述,大家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我为什么选择Peercoin——走向成功的第三大密码学货币》第3.2.2章“安全性”。(链接:http://diandianbi.org/archives/2254)。

结束语
密码学货币是一个具有重大创新的全新领域,参与其中的人都是积极进取的“创新派”。但是,事实似乎并不是这样。有些人跨过了比特币创新的第一道门槛,却变成了密码学货币领域的“保守派”。
希望每一个密码学货币领域的参与者能够仔细分析这些辩论的逻辑和理论基础,避免盲目的跟从,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感谢分享